德国有哪些性能先进的步枪

德国有哪些性能先进的步枪

黑克勒-科赫(Heckler & Koch,简称:H&K)

HK G36系列

德国G36系列虽然已经服役超过20年依然是非常出色的步枪,人机设计,射击精度,复合材量运用等方面远超同时期服役的各国步枪,而且G36 是第一个将光学瞄准具作为标准备件的突击步枪。虽然后期被抱怨连续射击精度下降,弹匣使用伪劣材料,但就整体性能而言即使在20多年后的今天依然非常出色。

HK416系列

H&K聘请了三角洲特种部队的退役赖瑞·维克斯(Larry Vickers)担任HK416项目的负责人。确切的说HK416是基于AR-15 系列的改装升级型号,其结构就是使用G36 短行程活塞+重型枪管的AR-15,一般的AR-15系列也可以通过更换上机匣,枪管,导气机构等升级成HK416。使用7.62×51mm NATO的型号被名为HK417。

HK416

HK417

M27

美国海军陆战队还采购了使用16.5英寸重型枪管的HK416 IAR衍生型号命名为M27 IAR。

HK G28 系列

H&K在2010年用HK417参与G27的竞标,但是因为精度不达标在2010年被德国联邦国防军宣布竞标失败,不过2011年德军采购560套带有全部附件的HK417民用型MR308比赛型步枪并命名为G28。 2016年3月HK G28E击败雷明顿RSASS,FN CSR-20,SIG MCX-MR,赢得美国陆军紧凑型半自动狙击系统项目,命名为M110A1用于取代原先的M110 SASS。

HK433系列

HK433目前被H&K用于参与德国联邦国防军的新型制式步枪招标,以望能够击败其他竞争者,取代服役超过20年的HK G36突击步枪。HK433 采用全新的模块化设计使用北约标准的5.56×45。后期还会推出其它口径的衍生型号。从设计的角度来说该枪与G36,HK416和ACR有许多相似之处。

黑内尔 (C.G Haenel GmbH)

黑内尔是一家专门生产高精度步枪的公司,主要军用产品包括RS8,RS9系列高精度狙击步枪,同时该公司也生产使用AR-15专利的CR系列突击步枪

RS8 .308 系列狙击步枪

RS9 .338 狙击步枪,德国联邦国防军采购该枪作为制式高精度狙击步枪命名为G29

CR223和MK556 都是采用AR-15 设计的高精度突击步枪,两者结构基本相同。CR223是半自动型号主要销售给民用客户和执法单位,汉堡警察局采购了一批CR223 作为警用支援火力。MK556 是全自动型号。

MK556

CR223

阿尔伯特步枪有限公司(Waffen Albert GmbH)

该公司生产的ALR.338 拉普阿.马格南和ALR.308温彻斯特.马格南狙击步枪,这两种狙击步枪并没有使用常见的单动枪机设计,而是使用非常少见的半自动射击。

DSR (DSR-Precision GmbH)

DSR生产的DSR1系列狙击步枪和采用.50口径的DSR50 。

DSR50布拉瑟(Blaser-Jagdwaffen GmbH)

该公司主要生产狩猎用步枪,上世纪90年代初设计生产了R93系列狙击步枪被多个国家和地区采用。

施迈瑟( Schmeisser GmbH)

据说公司名称是为了纪念著名枪械设计师雨果.施迈瑟(Hugo.Schmeisser),主要上产AR-15系列步枪和改装升级零部件。

斯太尔-莱茵金属(Steyr-Rheinmetall)

RS556系列

我们姑且也把这个联合体算作德国公司毕竟德国联邦国防军采购的武器还是要有莱茵金属负责生产。两家公司为竞标德国联邦国防军新一代突击步枪采购计划进行合作推出RS556,RS556 标准型使用5.56×45 ,随着2018年竞标开始还会推出使用7.62×51的型号。

得益于德国机械工业的传统优势还有很多小企业专门从事高精度步枪,狙击步枪的生产和改装无法一一列举。

*H&K生产的步枪种类型号繁多在这里就不做详细描述了。

敬请原谅!

支离破碎的局势,曼斯坦因力挽狂澜

1942~43年交接之际,二次大战东线上最大的战斗风暴中心,即是南俄地区以斯大林格勒为枢纽的一连串战事,自1942年11月19日德军第六军团被围开始,顿河集团军即以装甲第四军团于12月发动解围作战;

接着苏联红军在北面齐尔河对着意大利第八军团防守正面发动新一波攻势,很快在轴心战线上冲开了一道宽广的突破口,致使德军不得不放弃解围斯大林格勒的任务,将兵力资源调往北面战线投入,以挽救越来越扩大的危机。

东线战区的状况,对德军十分不利。除了斯大林格勒的被围,B集团军以南之顿河集团军正面,由于过多地段系由不可靠的轴心联军防守,该等部队无法抵御红军的攻击,防线遭红军一冲即垮,整条轴心战线已经呈现支离破碎的惨状。

而德军现有的装甲师兵力不足,并无法全面阻挡红军突进洪流,仅能充当救火队驰援危机发生点,疲于奔命。然而最大的危机还在于,1942年夏秋进入高加索的A集团军,其绵长的交通线将通过罗斯托夫的瓶颈地带,假如红军的突进兵力矛头冲向位于里海岸的罗斯托夫,则东线德军一整个野战大兵团将陷入一个庞大的战略包围之内。

假如这个状况发生,那么将会是东线德军崩溃的开端。然而更让情势雪上加霜的是,迄未想放弃高加索,是以欲将A集团军撤出,恐怕就是一个奢望。

糜烂的局面摊开在德军顿河集团军总司令冯‧曼斯坦因元帅面前,他发现手中可资动用以挽救危亡的资源实在不多,兵力吃紧,而需要投入的危机地段层出不穷,很可能他所拥有的最大资产,就是他本人身为德军最卓越的战略专才的这个威名而已。

现在,曼斯坦必须要尽力稳住即将崩坏的顿河防线,以让A集团军不但自高加索撤出,还样通过罗斯托夫瓶颈。然而要让同意A集团军撤出高加索,就会是一件很难达成的事。

经过火爆的激辩,曼斯坦终于说服让他完全放手去干,同时也同意不但A集团军要撤出高加索,甚至顿河、顿内次河一带广阔的地域也必须放弃,如此才能藉由缩短战线等手段,腾出足够的机动打击兵力,以在适当时机展开反击,一举翻转逐渐糜烂的局势。

SS装甲军登场

为了挽救南俄战区的糜烂局面,将提供曼斯坦因一支战力超强的装甲军级兵力,那就是党卫军(Waffen-SS)的第一支装甲军-SS装甲军(SS Panzerkorps)。

SS装甲军,军长为前SS「国家」装甲榴弹兵第2师师长保罗‧豪塞上将。该军司令部1942年夏季成立于荷兰,下辖由东线调往法国地区休息整补的3个装甲榴弹兵师-SS「阿道夫近卫团」装甲榴弹兵第1师、SS「国家」装甲榴弹兵第2师、SS「骷髅头」装甲榴弹兵第3师。这3个党军师均于去年夏季参加了「巴巴罗萨」征俄作战,并在1941/42年冬的惨烈战役中受损严重。

当1942年春季来临时,趁着乍暖还寒的融雪泥泞季节,全数由前线上抽调出来,调往北法地区进行休息整补。此前SS「阿道夫近卫团」尚且为摩托化旅,而其他如SS「国家」第2师、SS「骷髅头」第3师则为摩托化步兵师。现在经过整补改装之后,3个单位全数升格为「装甲榴弹兵师」。

由于此前这3个单位就已经是全数摩托化的部队,现在提升为「装甲榴弹兵师」,只要编配入适量的坦克部队即可。1942年夏德军为了在东线实施本年度大攻势「蓝色案」,当时为了增强各师的攻击能力,无论是装甲师抑或装甲榴弹兵师,均在其原建制中拨补入了一个坦克营的兵力,故装甲榴弹兵师将拥有一个坦克营。

然而这3个SS师的情形却很特殊,各师增配的是一个坦克团,使得各师趋近于陆军制式的装甲师的实力。这显示了党卫军在国防军中所拥有的特殊待遇。除此之外,各SS坦克团还配有一个连的VI号虎式坦克,使其打击战力更为提升。

VI号虎式坦克为德国装甲兵监按照二次大战初期,与联军新锐坦克遭遇对战的经验教训,所开发出的新式坦克。其吸取了法国、英国坦克坚厚装甲的优点,专注于装甲防护力的提升;而为了克制坚厚装甲的敌手,则必须配置大口径高初速的坦克炮。

因此虎式坦克的正面装甲达到100mm,装备8.8cm KwK36坦克炮,炮口初速达到810 m/s。虎式坦克周身包覆着钢材良好的厚重装甲,使得其战斗重量达到55吨!

值得注意的是,虎式坦克的设计理念,已经脱离了当初古德林为德国装甲兵所制定的坦克性能需求:火力、机动力、防护力平衡编组。现在火力与防护力成为重要因素,但相对的机动力却受到削弱。

现在,各SS坦克团获得配属一个虎式重坦克连。SS坦克第1团的虎式连为团的第4连;SS坦克第2团的虎式连为该团之第8连;至于SS坦克第3团的虎式连则为该团的第9连。按照1943年元月21日的书面统计,各虎式连之战车数为以下:

SS坦克第1团第4连:虎式10辆,III号J型15辆;

SS坦克第2团第8连:虎式12辆,III号J型12辆;

SS坦克第3团第9连:虎式9辆,III号J型12辆。

在1942/43年之际,德国装甲部队的主战车种,还是III号坦克以及IV号坦克,但从当下开始,IV号将逐渐取代III号而成为德军装甲部队的主力。

在1943年2月SS装甲军投入于南俄战场当时,该军之装甲战力如下:

SS「阿道夫近卫团」装甲榴弹兵第1师

II号:12辆

III号(长炮管):10辆

IV号(长炮管):52辆

VI号:9辆

指挥战车:9辆

SS「国家」装甲榴弹兵第2师

II号:10辆

III号(长炮管):81辆

IV号(长炮管):21辆

VI号:10辆

指挥战车:9辆

SS「阿道夫近卫团」装甲榴弹兵第1师

III号(长炮管):71辆

III号(7.5cm炮):10辆

IV号(长炮管):22辆

VI号:9辆

指挥战车:9辆

SS装甲军固守哈尔科夫

1943年2月,当时南俄战区的全般状况如下:斯大林格勒要塞内的六军团已经覆灭;装甲第四军团现正扼守于顿内次河以及顿河下游一线,以掩护从高加索撤出的装甲第一军团的行动。

等到装甲第一军团通过了罗斯托夫瓶颈地带,并安全抵达上顿内次河一线,装甲第一军团即转过身来,掩护装甲第四军团撤退。装甲第四军团必须转移至斯达林诺西北地区集结,曼斯坦因才算获有行动自由,得以发动其预想的作战阶层反击行动。

但是在这些野战作为在进行过程中,曼斯坦因则要求霍立德兵团必须坚守在米乌斯河一线,以等待反击兵力就绪。

这个时候,苏联红军又在北面库尔斯克/贝尔果罗德地段,由伏罗内日方面军发动「星星作战」,作战第一目标为攻陷库尔斯克,其后即将攻势往西南延伸,攻略哈尔科夫。假如这个目标宣告达成,则伏罗内日方面军将配合友军西南方面军,继续将攻势矛头向西、西南推进,以歼灭整个南俄地区的德国野战军。

当前位于红军伏罗内日方面军面前的德军部队,仅有一支临时拼凑的「朗兹兵团」,该部必须以其稀薄的兵力,掩护宽达130公里的正面。所幸该兵团指挥所部中有一支「劳斯军」,该军下辖有一个特殊战术大单位-德意志步兵师,拥有坚实之战力。

而另一个好消息是,由西欧长途增援而来的SS装甲军,适时进入了战场。他们于红军「星星作战」展开直前抵达了哈尔科夫地区,大大地减轻了朗兹兵团沉重的负担。

首先抵达的是SS「国家」师,该师配合友邻之德意志步兵师,在广正面上以小群之战斗群固守于战术要点上,有效迟滞红军兵团的推进,期间SS战斗群并施以灵活的战术反击。

在此同时,SS「阿道夫近卫团」师则推进至哈尔科夫东正面固守;SS「骷髅头」师则尚在铁运途中。

尽管德意志师与SS「国家」师打得很好,严重妨碍了红军突进兵力的推进,但是数量占据绝对优势的红军总会找到德军防守的间隙突入。

为了避免朗兹兵团遭到侧翼迂迴的危险,德意志师与SS「国家」师不得已开始向哈尔科夫转移。

红军已经立于包围哈尔科夫的地位。现在,德军以哈尔科夫为轴心,德意志师、SS「国家」师,以及在东面的SS「阿道夫近卫团」师,开始边打边向哈尔科夫收缩防线,眼看德军即将遭到红军包围。就在这个时候,「死守哈尔科夫」的命令到达!

就眼下的态势而言,死守仅只会断送掉这3个精锐的德军师,而无任何军事效益,SS装甲军军长豪塞上将对此心知肚明。豪塞以其专业之军事判断,做出独断决心,决议不理会的乱命,在包围圈尚未合围之前,适时下达了撤出哈尔科夫的命令,该城遂于2月16日失守。豪塞的这一独断决心,让这一批德军的精锐打击兵力得以完整脱出,他日继续转战。

反击吧,曼斯坦因!

就在北面哈尔科夫鏖战之际,南面装甲第一军团也和红军有力部队在上顿内次河一线苦战,以掩护装甲第四军团转移至斯达林诺西北方。一旦装甲第四军团进到该位置,曼斯坦因即将发动其预想中的决定性反击,预期这一反击行动将切断红军突进至聂伯河面前的攻势兵团。

装甲第四军团于2月10日进抵所指定之地区,而SS装甲军在撤离卡尔可夫之后,现正转移至克拉斯诺格勒一带集结,同时间该军的第3个师-SS「骷髅头」师即将抵达。

曼斯坦将以SS装甲军、装甲第四军团装甲第48军,分别位于西北、东南,发动对向攻击,以切断向西南突进的红军兵团,一举歼灭之。

在达成了这个目标之后,SS装甲军以及装甲第48军,结合装甲第一军团的装甲第40军,将以一个联合攻势,向北席卷上顿内次河,直驱哈尔科夫。

在这个攻击部署中,SS装甲军将以SS「国家」师、SS「骷髅头」师,自克拉斯诺格勒向西南攻击前进,而SS「阿道夫近卫团」师则坚守住红军突破口的肩部。

2月20日,SS「国家」师率先跃出,两天后SS「骷髅头」师抵达即投入攻击,SS装甲战斗群立刻截断了红军部队的补给线,并持续往前深入;SS「骷髅头」师的攻击行动更将已打开的突破口扩大。

23日,轮到对向的装甲第48军发起攻击,往西北向推进,红军的情势开始恶化。隔日,SS「国家」师、SS「骷髅头」师与装甲兵第6师共同围歼苏军坦克第25军,从此该军被一笔勾销。

至24日黄昏前,德军的攻势已经发展成一个整体的正面向北推进,SS「国家」师与SS「骷髅头」师并列,组成数个装甲战斗群,进展极度顺利。红军被击溃的部队不成建制,零散的向北逃逸,一条完整的战线已然崩坏!

现在,曼斯坦因的目标转向了哈尔科夫,这是严令必须要拿下的重镇。

3月6日,曼斯坦因发动其第二阶段攻势,目标指向哈尔科夫,仍是以SS装甲军与装甲第48军并列攻击。现在SS「阿道夫近卫团」师将加入这波攻势,攻势正面左翼为SS「骷髅头」师,SS「阿道夫近卫团」师在中央,SS「国家」师则在右翼,3个师将以一个整齐的正面向哈尔科夫推进。

3月8日,SS装甲军的3个师已经迫近哈尔科夫,并展开包围之势。为了要取得最大的战果,装甲第四军团司令霍特上将要求党军SS各师放弃正面攻击,改以侧背迂迴,遂行包围行动。

然而由于SS装甲军官兵们急切想尽速攻陷哈尔科夫,作为给的献礼,其行动的路线越来越趋向于对城区的直接攻击,其虽然仍以一部执行军团部命令的迂迴行动,但主力已经突入市区,与红军守军展开了巷战。

SS「国家」师和SS「阿道夫近卫团」师分别自西南、西面、北面、东北突入市区,逐区扫荡守军;SS「骷髅头」师则在北面掩护攻城的两师侧背。

苏军大势已去,残部不是就歼,就是纷乱地向北窜逃。SS装甲军各师随即联合装甲第48军各装甲师,继续向北追击,其最远的先头推进至贝尔果罗德,德军各部一面推进一面扫荡,势如破竹。

战事一直打到3月23日,受到初春融雪的泥泞影响,德军不得已而暂停了追击行动。至此,曼斯坦因反败为胜、扭转乾坤的第三次哈尔科夫会战结束!

战争结果

根据德国公布的数据,从1943年2月底到3月,他们一共打死了40130名苏军,俘虏了12430人。击毁的苏军技术兵器,包括567辆坦克,1072门火炮。

根据俄罗斯于1993年发表的资料,苏军到3月25日哈尔科夫战役最终结束,苏军各参战部队一共死亡、失踪和被俘了100694人,受伤和患病139366人,损失坦克和自行火炮1345辆,各种口径的火炮、迫击炮5291门,飞机417架。

但从一些零星的资料上来看,德国的损失也很严重。在技术兵器方面,党卫队装甲军在战斗结束时,该军可以使的坦克不到总数的40%,其中仅仅“德意志”师就损失了77辆坦克和强击火炮。

德国是欧洲的工业大国,也是航空工业大国,德国和法国一起组成了空中客车集团,成为和美国波音平起平坐的航空帝国。德国一向注重团结欧洲各国发展航空工业。

图为德国和欧洲各国合作开发的台风战斗机。

德国装备的武器装备,大都立足于自研和合作研发,德国的狂风战斗机和台风战斗机都是同欧洲的英国,意大利等国联合研发而成的,而德国陆军的豹2主战坦克更是集成了德国强大的坦克工业基础。

图为德国早先和各国合作研发的狂风战斗机。

海军装备也是一样的,德国海军的军舰虽然大量使用了美国等国生产的零部件,比如燃气轮机和防空导弹,但是德国却依然努力保持自己独特的系统集成和军舰总体设计能力。

图为德国海军自研的f124型护卫舰。

只有这样,德国才能确保自己本来已经快要不成体系的军事工业不至于完全的丧失,一个产业如果长期失去资金的扶持和项目的拉动,那么就离烟消云散不远了,于是德国不引进f35战斗机,而是选择了寻找国际合作,联合研发。

德国海军护卫舰虽然是自研,但是武器系统都是进口的,图中的mk41发射器,海拉姆导弹和奥拓舰炮都是进口货。

目前,法国和德国合作研发的新一代战斗机已经公布于世,采用了无尾翼的三角翼布局,气动布局比较简练,突出信息化作战能力,预计将会在十秒内完成研发,因此,从技术的实现上来看,德国也有完成五代机研发的可能性,所以也不是非常需要f35项目。

图为德国陆军自研的豹2主战坦克。

一、整体来说,两者都是30-40年代德国的武装力量,但是党卫队源于私人武装,而国防军是德国的正规的合法的武装力量,在1871年德国建国时候就存在,国防军将领不都是纳粹党员,是正规的职业军人,有较高的素养。将领很多是传统容克贵族出身,比如,传统的东普鲁士(战后已经被割让给了波兰等国)的贵族家庭就盛产国防军军官。名字里面有冯(von)的都是贵族出身,比如冯.曼施坦因,冯.施陶芬贝格(刺杀的国防军上校)。他们崇尚骑士精神和贵族荣誉感。

二、两者的军服也有明显区别。党卫军军帽上有骷髅徽标,军官佩戴骷髅戒指,还有各种纷繁复杂的配饰和徽章,都来源于古日耳曼部落的传统神话。

党卫军二把手海德里希(纳粹公认的完美雅利安人的典范),照片可以看到军帽上的骷髅徽标,橡树叶领标。海德里希1942年被刺杀于捷克,为了替其报仇,下令捷克利迪策村140名包括婴儿在内的所有人,国际儿童节也由此而来。

德国版电影《刺杀》剧照,图防军军官的军帽帽徽是国徽,不是骷髅头,没有那么纷繁复杂的各色花样领标,胸前有帝国之鹰标志。 前排左一是主人公——施陶芬贝格伯爵,他的家族是德国南部一支天主教贵族,其家族渊源可以追溯到13世纪,列祖列宗多是教堂主持、官员和高级将领。冯·施陶芬贝格的父亲是符腾堡王国的将军,母亲是普鲁士改革家——格耐森瑙元帅家族的女伯爵。

三、党卫军整体地位要高于国防军,但是往往受国防军鄙视。党卫军是德国纳粹用来控制德国社会各界的私人武装和工具,类似纳粹党的私人打手团。里面的成员鱼龙混杂,比如他们的头头——希姆莱,出身比较低微,父母都是普通市民,自己当过养鸡场负责人。很多党卫军高层出身都不高,所以加入党卫军成了许多底层青年快速致富,提升社会地位的捷径。因此,国防军里面的冯(von)们看这些党卫军难免有那种大城市精英看山区文盲和城乡结合部流氓的意思。

美国版电影《刺杀》剧照,“女武神行动”谋划者几乎是清一色的国防军贵族军官,多数名字里面都有冯(von)

四、不可否认的是,国防军里面也有诸多坚定的纳粹党支持者,逢年过节,各种大型活动念上一段话来宣布效忠纳粹党元首是绝对必要环节。1934年,德国国防军从总统兴登堡元帅去世当天正式宣布效忠于第三帝国总理阿道夫·,并拥戴其为三军武装部队总司令,支持其间任总统职务;阿道夫·称元首后,由于其主张对外扩张并一雪一次世界大战前耻,得到国防军支持与拥护。所以,大多数国防军还是积极的地跟随和拥护和纳粹党的,尤其是战争初期,否则“闪电战”也不会如此顺利。

美版《刺杀》中,立场摇摆不定的警卫营长雷麦尔少校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的雷麦尔虽然是国防军将领,但同时也是一名纳粹信仰者,甚至在战后还不遗余力的传播纳粹遗毒。

虽然国防军里面也有诸多坚定的纳粹党支持者(比如上图雷麦尔少校),但不少高层军官还是认为忠于德意志要远胜于忠于元首本人。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是纳粹的种族和各种暴行,让这些原本效忠元首的军官对纳粹理念产生了怀疑和,比如施陶芬贝格本人,开始也是忠实的崇拜者(亲身体验到了复兴国家,重整,开疆破土的威力),后来逐渐转成了怀疑、甚至厌恶(可以参考施陶芬贝格的个人日记)。

五、党卫军构成相对复杂,主要包括武装党卫队、特别行动队、盖世太保、看守营。其中,武装党卫军(ss):与德国正规武装力量的国防军一起并肩作战,不同的是,作为纳粹党的精锐,严格听从指挥,誓死效忠元首,军事素养也很高,是一支作战勇猛精锐之师,涌现出许多“王牌部队”,但也因参与过诸多纳粹组织的战争罪行而饱受诟病。国防军不接受外籍人士,但是武装党卫队的SS志愿师(SS-Freiwilligen-Division,由外籍人士组成,战斗力还十分强悍,比如,让对手闻之变色的第5SS装甲师(维京师),第11SS志愿装甲师(北欧师)等)。

武装党卫队先于国防军装备了现代迷彩服。

党卫军第十一“北欧”志愿装甲掷弹兵师徽标,最后退回德国本土参加了柏林战役

SS志愿师也是45年柏林保卫战的主力,这些外籍军团没有退路,不管向谁投降都是死,作为叛徒,自己的国家也回不去了,加上所谓的坚定的信仰,所以宁可战死也不投降。甚至,维京师等外籍党卫军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将自己绑在了机枪阵地上,继续向红军开火。死战的结果是,在大概三个星期的柏林战役中,苏联红军军伤亡了30多万人,几乎每8个苏军士兵就有一个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另外,特别行动队(吸纳了大量伪军)、盖世太保、看守营等几个编队更是臭名昭著,是纳粹民族政策的直接执行者,“子弹”、“毒气消毒”等恶行让其臭名昭著。

党卫队特别行动队里的苏联籍“伪军”——乌克兰的哥萨克人。

六、党卫军里面也不乏专业人才,比如德国“火箭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相当的被纳粹党器重,战后又被美国花大价钱请走,既不用接受审判,也不用改名换姓的东躲西藏,光明正大的主持了土星五号等大工程,成了美国航天之父和登月设计师。还担任过美国国家航天局副局长。

被国防军军官簇拥的德国“导弹之父”党卫军少校冯.布劳恩

知识不但可以改变命运,可以救命,与美国总统相谈甚欢的“美国航天之父”冯.布劳恩局长。

直接翻译成英文的话是,the weapons,lay on!中文的意思是准备武器,并不是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