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同学长得丑却天天晒在朋友圈

我一同学长得丑却天天晒在朋友圈

【人鱼薇沫】生而为人,请善良,如果不是你同学有这个短板,又岂会如此做?

我朋友中长得漂亮的,很少发,与之相反,那些喜欢发的,往往都是不美的。

正因为不美,天生自卑,所以想通过修图改变自己,而不美有的时候也因为审美不当,不知其真正美丑,行为都不能自控,面对这样的朋友,同情或是善良算是馈赠。

1.喜欢哂朋友圈的丑女

从前有个上司,长得不好看,性格也不太好,欺负新人,让大家请她吃饭,天天换着法子作妖。

最喜欢自己一组私房照,是穿着睡衣,拉开前襟,打开两扣子,露半拉白胸脯的那种。

若是个美人儿吧,就这样的照片,可能全天下男人都硬了,可对于她的尊容实在是……

因为是领导,又不知自重,谁能够说什么呢?

因她还喜欢发在工作群里,好些客户和合作伙伴终是看下眼了,他把她的头像P成在小狗身上……或是其他不堪的物件身上,单独拉一个群,就为了她。

因平时比较多,也没谁帮她说话。

最后终是因果报应,公司除名了。

所以,如果一个人恶名在外,不需要你提醒,伤人家自尊的事情少做,人在做天在看啊。

2.请以平常心看任何人

有许多人的做法,可能和我们正常人不同,比如恋、异装癖……

你感觉恶心,他们眼中却很正常,我们才是不正常的人。

所以请宽容,那知道自己不正常而又无法摆脱这些情结的人才是最痛苦的。

只要他们有着生而为人的感知,我就觉得值得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这世界谁没个难处呢?

丑,并不是她的错,这个是她选择不了的。

请理解。

我和亲戚之间曾有过非常不爽的视频经历,从那以后,只要是我不想接的视频一律用这个办法搞定。

我姨离婚后,一个人在外租房生活,生活简单枯燥,而她最大的消遣就是给我视频。

我姨一开始视频我每次都接,我姨聊起来没完没了,工作中遇到的鸡毛蒜皮的小事,心里各种压抑和苦闷,统统一股脑倒给我。

每次视频都要半个小时以上,我姨聊完心里舒服了,我却开始郁闷了。

有一次和我姨视频完,我特别不高兴。

那次,我姨像往常给我视频,没聊几句,我姨突然惊讶地叫了起来:“晓,你额头上怎么起了这么多痘痘?”

我内分泌失调,隔三差五额头上就会起很多痘痘。

每个痘痘里都有黄色的液体,不仅胀得疼看着还很恶心,而且视频中看到的痘痘更红更胀。

这本就是我的痛处,我不愿多说。

我姨却打开了话匣子,不停的说:“你去医院看看,年纪轻轻的长这么多痘痘多难看,你不能吃辣椒,要多喝水,别用手挤。

都是为我好的话,我却一句都不想听。

好不容易转移了话题,我姨看着视频里我满额头的痘痘,又把话题拉了回来。

我内心抓狂,找理由挂断了。

后来的一段时间,我姨每次视频都要说我的痘痘,我变得很抗拒,不愿意和她聊天。

偏偏我姨是直肠子,情商也不高,丝毫看不出我的不高兴,自顾自地在视频对面对我额头上的痘痘指手画脚。

以至于,后来每一次和我姨的视频聊天都让我异常烦躁,不想接听。

再后来,看到我姨的视频,我便视而不见,等一会,我再给她用回过去:以忙,手机静音为理由。

自从,和我姨的视频改为后,心里轻松了很多。

视频通话有很多好处但缺点也显而易见。

1.能用说清楚的事情,视频复杂化。

的普及,方便了我们的生活,但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烦恼。

有的人不管别人方便不方便,聊天喜欢用语音或视频,而且还要把60秒的语音条说满。

本来一条信息就可以说明白的事情,非要用视频、语音复杂化。

有时候信号不好,卡在屏幕上的表情又尴尬又好笑。

2.视频仅限于亲密的人之间。

除了亲人以外,我们没有那么多非见不可的人。

亲人间的视频可以缓解思念,与其他人的视频却是满屏尴尬。无处安放的小手,急于挂掉视频的焦虑,都在说明我们对视频的嫌弃。

拨打视频要慎重。

1.向领导汇报工作不要拨打视频。

这是职场禁忌。

向领导汇报工作以简单、准确为要点。

向领导汇报工作,能沟通的沟通,不能沟通的用信息解决。

领导发了语音,也尽量以文字的形式简单明了地做回复。

领导视频你可以接,但不建议主动给领导视频。

2.不熟悉的朋友不要拨打视频。

视频只适合亲人、熟人之间。

如果你和别人只是泛泛之交,最好不要和别人视频,因为你不确定对方是否喜欢视频,万一别人不喜欢,又不得不接受你的视频,这会引起别人的反感。

沟通需要技巧,而沟通同样重要。

我们要本着尊重对方的习惯,以对方喜欢、舒服的沟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视频、语音通话不一定对,但沟通、短信沟通永远不会错,而且高效靠谱。

你讨厌视频吗?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必删。

这种情况我遇到过,而且不止一次,必须做好防范工作,防止家中失窃或被伤害。

家里以前住在矿区的平房。都是那种日本人占领时期的房子,前后都有院。还有一棵大树在后院,长得非常高,也挡住了一部分阳光。

有一年冬天,快过年了。老爸老妈老姐去老家了,得几天才能回来。我腿懒根本不爱去,就独自在家呆着。那时,刚刚有电视,家里有一台12寸的黑白“牡丹”黑白电视机,可以看看电视,看看书。

那时的矿区工资收入都少,生活不易。快过年了,买点冻肉、刀鱼、冻梨、冻柿子、干豆腐、水豆腐,还有蒸好的豆包、买的麻花,全放在了仓房的缸里面,盖上铁锅盖,用石头压上,全家过年就指着吃这些东西了。

老爸走时告诉我,仓房门晚上睡觉着要检查好,有事就喊隔壁的刘爷和李叔。在家呆了两天,有天早上刚刚蒙蒙亮,我爬起来到外地尿尿,想着老爸的叮嘱就扒在高窗(是日本房的特点,在门边有一个挺高的窗户)往外面看,看看仓房有没有异常。

这时,仓房倒没有问题,却看到一个人站在我的门外,往院里看着。我头皮发麻,这人是干,咋往院里看呢。我想了一下,就把灯打开了。用炉钩子打打水管子,再往外看,那人不在门口了。

白天我就往外走,看了看板枨子也没坏,就到邻居家打了招呼。当天晚上,我就留上心了,将木板子钉上钉子,一共做了五块,钉尖全冲上。摆到了仓房门口,一共有两块,一块放到了房屋门口,还有两块摆在屋里。自己又把菜刀提上,晚上也不睡觉了,把灯一关,拎着手电,从高窗上往外看。

人小觉也大,我眯一会,醒一会,好像是后半夜两点多吧,就听到外面有动静了,我借着月光往外面看,影绰绰看到一个人影站在门外,我害怕了。有点抖,后来一狠心,开灯,又是拍桌子,又提打管子。

等过了一小会,再往外看时,又没有人了。第三天还是同样,我是白天补觉,晚上折腾。家里东西不被偷这是大事啊。

第四天晚上,就没有看到人了。

第五天,我就听说前几趟房的过年年货被人洗劫一空,丢的不止一家。想想后怕,原来我看到的那人是踩点的,估计要是摸到规律了,这个团伙或个人便开始下手了。老爸老妈回来了,我和他们说了这事,就把东西都挪到暗窖了。

结论。发现有陌生人踩点, 千万要当心,现在通讯联系方便,一定要及时报警或找朋友帮忙。小心为上,尤其是女生,特别要注意,不要被伤害了。

所谓“公式相声”的存在,对于以逗乐观众为主旨的相声而言,确实是一大幸事。因为这个名号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包袱,夫妻在舞台上对词和尬聊,更是见证了相声界门槛之低、印证了相声界确实存在许多跳梁小丑——虽然这厮还不算相声界的艺人。

要说李博士抄袭郭德纲作品,我觉得不太可信,能用数学公式量产相声段子的博士,怎么会低下傲慢如《相声有新人》所展现那般的头颅、去剽窃别人的作品——还是观众耳熟能详的郭德纲作品,除非他已经抄袭成性、或者被自己的手下蒙骗了,又或者他参加曲协欢乐颂活动后“堕落”了。

郭德纲的《我的大学生活》是早期和徐德亮搭档表演的作品,徐德亮是在2008年离开德云社的,如此算来这个演出少则也是十一年以前的了。“公式相声李”以为那么早期的作品应该没几个观众记得,于是乎以“掩耳盗铃”的“借鉴”了一下,结果还是被眼尖的网友发现了。

通过比对,两段作品的主线和结构基本一致,笑点和包袱也几乎雷同。不同的是当年郭德纲和徐德亮是在说相声,“公式相声”夫妇是在对词。

这厮出道后一直以创新标榜自己,以颠覆传统相声为己任,如今却要“借鉴”自己瞪眼指手的郭德纲的旧作,是不是“公式相声”在向传统相声低头?难道公式计算笑点和包袱的功能消失了?

“弱小和无知从来就不是文明生存发展的障碍,傲慢才是。”这厮用自欺欺人的娱乐了自己、也贻笑了观众。

去了澳大利亚才知道,那里的生活太安逸,是一个“懒汉”扎堆的国家,很多人不愿去加班,背后原因出人意料,却又是大实话。

2017年机缘巧合,我去了趟新西兰,当时已在墨尔本定居的表妹,邀请我去澳大利亚看看。

忙完工作,恰好还有空闲时间,稍作准备后,接着又马不停蹄地搭乘飞机去了澳大利亚。

虽然在墨尔本待的时间不长,也只去过悉尼、黄金海岸等大家耳熟能详的城市;不过有表妹在身旁解疑答惑,原本有些陌生的澳大利亚,开始逐渐有了清晰的画面感。

说到澳大利亚,可能大家的第一印象是袋鼠,也可能有人很向往这个国家,认为那里的薪水高福利好,天很蓝,沙滩也很美,风景秀丽,但真实的澳大利亚是怎样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聊聊这个国家。

澳大利亚四面环海,国土面积769万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六;人口却只有2500多万,跟上海的实际居住人口差不多。

澳大利亚不仅拥有独特的地理地貌,还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铁矿石、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光依靠这些矿产资源出口,也足够澳大利亚这个国家“躺平”几十年。

澳大利亚“神奇”的工资体系:高收入+高税收?

01:很多人都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养“懒人”的国家,我很好奇这种说法的根源是什么?

直到去了澳大利亚,所见所闻给我解开了疑惑,完全是由澳大利亚本身的国情决定的。

“家中有矿”的国家都很富有,比如文莱、马来西亚等国,他们的国民福利并不比欧洲差;在澳大利亚,像失业、怀孕、生育、单身、残疾等,都可以得到国家的现金补贴。

就连居无定所、没有工作的流浪汉,只要是本国居民或公民,就能享受国家救助,哪怕没有子女,国家也会养你到老。

02:有些人肯定非常好奇,为什么像澳大利亚这样的发达国家,路边还会有这么多的流浪汉?

有四点原因:

1.不劳而获的让他们尝到甜头,不用再去垃圾堆翻东西,而且钱花完之后,还有源源不断地过来。

2.有些流浪汉原本也有不错的家庭,只因染上了不良习惯,把家产花光了,接着又自暴自弃一蹶不振。

3.精神方面有问题,失去了自食其力的能力,这部分的流浪汉才是真正的“以天为被,以地为席”。

4.单纯体验生活或逃避社会,他们不认为自己是乞丐或流浪汉,而美其名曰“原生态体验者”。

所以,不管澳大利亚人有多穷,有多潦倒,只要是本国的居民,都能得到很好的安置,至少吃喝不愁。

03:在澳大利亚,学历并不是唯一的,劳动力才是主要工具。(一组数据+两个现象,解释了“懒汉”形成的内在原因)

2021年澳大利亚的最低时薪是20.33澳元(澳元:我国货币≈1:4.7),如果按照一天8小时工作制,一天最低工资为750元。

A:来看一组数据

澳大利亚统计局以2020年5月1日往前推一年,全职人员的平均工资8.9万澳币,在世界工资排名中位列第八。

但是,平均工资并不能说明什么,这样的平均数其实被国内的超级富豪们拉高了不少,绝大多数人达不到这样的标准。

用表妹认识的熟人工资进行统计:年工资在6万澳币左右的人最多。

B:奇特现象之一:很多的工薪阶层,在收入方面相差并不大,这里面的关键因素是“纳税”在起作用。

赚得多,缴的税就多,最高缴税比例47%,而没工作或者低收入人群,凭着国家的福利保障,也能有不菲的现金补助。

生孩子国家养,单身国家给津贴,开车国家补油钱,最关键还不用缴税。

而这些的津贴加起来,跟年薪6万澳元的差距也不大,这样的政策对穷人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无形中还促进了消费。

C:奇特现象之二:澳大利亚的人工费很高

凭体力劳动的工人,也就是我们口中的蓝领,他们的工资比较高;有的甚至是白领工资的两倍以上,比如搬砖的建筑工人,园艺工人,水电工人等。

举个例子:如果家里的锁坏了,请修锁师傅过来换锁,除去买锁的钱,光光换锁的工钱就要220澳币,而换锁需要多长时间,想必大家心里都有底吧,最多半个小时搞定。

所以,在澳大利亚,如果家里的电灯坏了,水龙头坏了,绝大多数人不会请修理工,而是靠自己。

再比如,那些修路时拿着“stop”牌的交通协调员,年薪可达到8-20万澳币,这收入让那些坐办公室的白领们都有些“蠢蠢欲动”。

综上所述:

这样的工资标准和税收政策,让穷人和普通的工薪阶层,到手的工资都差不多。收入越高交税越多,钱赚多了要扣税,钱赚少了也要扣税,扣完税后,大家的收入折中了,贫富差距小了。

“高福利和高税收”也直接促使了“懒人现象”的形成:普通人在工作上没有什么上进心,做什么都是慢慢来。

赚多赚少,到手都是这么多钱,还不如把重点放到生活上去,所以一到节假日海滩上都是密密麻麻的人群,一到下班时间,都会准时收拾东西回家。

你们说,这算不算是另一种“躺平”?

澳大利亚的生活

1.澳大利亚的养老金如何发放?很多人都猜不到。

跟退休老人的房产、收入以及存款有直接的关系,如果一对老夫妻到了退休年龄了,啥都没有,那么退休后可以领到每年4万澳元的养老金。如果他们有房有车有存款,会按比例减少养老金发放,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帮助穷人。

国家给大家的房子也是公租房,低收入的人群可以申请,当然如果购房也会有补贴,只不过这个补贴的意义不大。

2.失业人员的补贴,曾经有过一次改动,具体原因成迷。

原本每两周可以领到500澳币,曾经有段时间,一度把每两周的补助提高到1000澳币。

可能为了减少这种“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依赖,促使大家快去找工作,后来又改成每两周500澳币了。

3.澳大利亚的节奏,到底有多慢?

表妹说,刚来澳大利亚的时候,觉得这里太安静了,到了晚上,路上没几个行人,城里还能看见车辆,郊外则是一片黑灯瞎火。

平常很少有夜生活和娱乐活动,大家都喜欢待在家里;下班想去逛个商场,还要提前做好准备,因为六点钟商场就关门了,而平时只能找一些兴趣爱好来打发时间。

有了这样的社会氛围,就能很好理解:为什么大家都会准点下班,立马收拾东西走人?如果想晚点下班,老板会觉得,这个人今天怎么回事?

当然,也不是说他们没有认真工作,只是下班的时间观念比较强,另外“懒人现象”在悉尼以外的其他城市比较明显。

4.澳大利亚的公交车,跟国内的公交车有所不同。

在站点如果不招手,司机选择“视而不见”,上车后,到了站点也不报站;下车需要按停止按钮,如果不按,司机直接开走。

不过对老幼病残照顾得非常好,都等到老人坐稳了才开车;火车也开得很慢,跟我国的高铁没办法相比,如果去远一点的地方,就需要改乘飞机了。

5.澳大利亚人对咖啡,可以说是爱不释手,一天都要喝2~3杯咖啡,谈生意,谈感情,好友聚会,上下班手里都会捧着咖啡聊天解闷。

6.澳大利亚的华人,几乎每天都有“在家里做饭”的习惯。

澳大利亚也有中餐馆,但口味跟国内比起来,还是不怎么地道,加上中餐馆吃饭价格较贵:

牛肉酱汁饭70,宫保鸡丁饭要70,水煮鱼饭70,按照这种吃法,花在吃饭上面就要几大千。

7.澳大利亚特有的薪酬系统:每周发工资。

导致了这样的现象:今朝有酒今宵醉,澳大利亚发的是周薪,每周四发工资,有些人没过几天就全部花完了,接下来就是“勒紧裤腰带度日”。

于是乎就明白了,为什么电影院在周二的时候总是推出半价票,因为有些人兜里没钱啦。

8.澳大利亚的工作效率,几乎影响到了各行各业:

商店下午6点就会关门,到了周末更是冷清,没人喜欢加班,也没人愿意去加班。

去公立医院看病也同样如此,只要无关乎生命,都要提前预约,都要排很长的队,因为医生也是这个效率。

整个国家就形成了一种养老的状态,聚聚会,喝喝咖啡,吃烧烤,出门遛遛狗。

澳大利亚的其他方面

1.袋鼠是澳大利亚特有的动物,也是澳大利亚三大国宝之一。

可能连它自己都没想到,如今已经被搬上了餐桌,成功入选“世界上混得最差的国宝”。

2.如果你想开拓一番事业,想存够足够多的钱。

那还是不要来这里,因为这里都是慵懒的状态,加上社会福利好,很多人安于现状,最重要的是这里的创业机会少。

3.到了国外才知道文化多元。

如果你上班看到脚踏滑板,或路上看到发型高到上天的年轻人,不要惊讶,习惯了就好,这是他们在释放天性。

4.理发的尴尬事。

在澳大利亚的剪发也比较有意思,我一直以为外国人在设计发型方面会比较专业。

如果跟他说要剪短一点,没想到他会这样理解:不要剃光就好。以至于不提前选好发型,他都不打算给你剪。

5.一些澳大利亚人,特喜欢光脚走路。

尤其是夏天,室外的地板温度那么高,不知道是习惯使然,还是有其他的好处?

写在最后:

澳大利亚的风景不错,是一个资源型的发达国家,大家不愁吃不愁穿,生活压力也不大,“慢节奏”是这个国家的主旋律。

贫富差距有,但是没那么地明显,不富裕的人一样有车有房,但跟大豪宅没法比;澳大利亚的法律非常健全,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清清楚楚,面面俱到,根本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那里的孩子大都是放养状态,在街头巷尾如果遇到朋友,点两杯咖啡坐下来聊天,一个下午就这样打发掉了。

总而言之,澳大利亚虽然生活富裕,有些方面也做得不错,但社会的大环境过于悠闲和懒散,个人觉得并不太适合年轻人居住。这就是我眼里的澳大利亚。

这样的澳大利亚,你们觉得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