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王室的诗尼娜贵妃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给废除了的(水浒传开头写洪太尉释放魔君,这个玄幻的开头有什么意义)

泰国王室的诗尼娜贵妃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给废除了的(水浒传开头写洪太尉释放魔君,这个玄幻的开头有什么意义)

泰国王室的诗尼娜贵妃是因为什么原因被泰王玛哈·哇集拉隆功给废除了的

十世国王继位之前,泰国王室的名声一直非常不错,更没有闹过什么幺蛾子。老国王普密蓬深受爱戴,肩负外交重任的诗琳通公主也落落大方,为中泰两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公主本人甚至被评为深受人爱戴的十大国际友人。可以说,老国王在任时,泰国王室一直是友好和的象征,但肆无忌惮的十世国王似乎毁掉了过去的声誉。泰国十世国王继任之后,泰国王室就从一个开明的尊贵家族,变成了一个三宫六院的封建王朝。诗尼娜贵妃被国王废除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戏曲里老生常谈的宫廷斗争,是一场早就应该过时的宫斗大戏。@ 诗尼娜王妃被免去头衔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传统的王室宫斗,她被王后打败了泰皇宫在二十一日晚间发布声明,三十四岁的诗尼娜王妃不尊重皇室传统,挑战泰王对王后的任命,违抗皇室夫妇,对国王不忠。她的行为引发了王室,抹黑了王室形象,因此剥夺她的头衔、军衔和军章。简单来说,泰国王室声明:因为泰国贵妃诗妮娜挑衅皇后,所以将她打入“冷宫”。这确实是一场典型的宫斗。@ 王妃诗妮娜不幸卷入王室宫斗,并在斗争中落败(被泰国国王厌恶)贵妃被撤销头衔大约有三种可能:第一种,贵妃对泰国国王不忠诚,和其他男人偷腥(国王毕竟年纪大了)。国王发现了贵妃的不当举动,因此厌恶诗妮娜贵妃,取消了诗妮娜的一切荣誉。为了保护颜面,才故意将王后和贵妃的作为借口。但是这种可能性并不是很大,泰国十世国王在这方面吃过亏(十世国王的一任妻子曾和空军元帅),对此很有所防范,上一位偷腥的伴侣下场也非常惨。诗妮娜贵妃应该没有这个能力,也没这个胆量。诗妮娜贵妃虽然没有这个胆量,但也难保她在成为贵妃之前或者之后和某些男性友人有染。对国王不忠这句话,实在让人浮想联翩。@ 曾经背叛国王的第二任妻子育瓦媞达,以及她和国王的五个孩子;十世国王发现背叛后,便驱逐了第二任妻子和四个儿子很奇怪的是,育瓦媞达的女儿依旧是公主,不知道十世国王是怎么想的。第二种,诗妮娜王妃确实恃宠而骄,窥探泰国王后的宝座(挑战国王对王后的任命),但在王后的回击下惨败而归,也引起了十世国王对她的不满。诗妮娜王妃确实特别受国王宠爱,不然也不会在泰国立法禁止一夫多妻后,成为泰国第一位贵妃。林子大了什么样的鸟都有,诗妮娜贵妃确实有脑子不清楚,挑衅王后位置的可能。@ 诗妮娜贵妃确实有可能是宠而骄,脑子不清楚地挑战王室规矩第三种,泰国王后嫉妒诗妮娜贵妃受宠,给诗妮娜贵妃设圈套,最终打败了她。诗妮娜贵妃在一个月前拍摄了一系列和国王共同出镜的高清图片,公布在王室网站之后受到了泰国的热烈欢迎,可以说是既有圣宠,又得到了喜爱。风头正盛的诗妮娜王妃遭到王后嫉妒,引起王后的忌惮,让王后对她出手,也非常有可能。总的来说,诗妮娜贵妃被废除的可能性确实有很多。不过归根到底,诗妮娜贵妃的辉煌和落寞都是十世国王的封建闹剧。说一句不应该说的题外话,泰国王室其实还是不错的,也做了很多有利于和的工作,只是十世国王目前也许有些不成熟。诗琳通公主如果可以成为泰国十世国王,泰国王室的情况一定会比现在好很多。部分参考资料:1、深受人爱戴的十大国际友人2、泰国王室与泰国关系研究

水浒传开头写洪太尉释放魔君,这个玄幻的开头有什么意义

非常有意义!这是《水浒传》的楔子,也可以叫引子,它给整部小说定下了基调,而且信息量非常大。可以说,如果你不理解这楔子的内容,就看不懂《水浒传》。为什么这么说呢?咱们回忆一下这楔子都写了啥,跟后文有何关联就明白了。《水浒传》楔子的名字叫“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它讲得啥事儿呢?瘟疫是怎么一回事儿?施耐庵为何要从瘟疫写起?当时正值嘉佑三年三月初三,宋仁宗上早朝,宰相赵哲、参政文彦博向仁宗报告说:“目今京师瘟疫盛行,伤损军民甚多。伏望陛下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宋仁宗一听,当时就慌了。早就听说春天闹瘟疫,没成想这瘟疫都闹到我眼皮子底下了,那还得了?东京汴梁的居民都死伤了这么多军民,那么其他的地方呢?只能更严重。听完赵哲和文彦博的汇报,仁宗不敢怠慢,马上就同意了二人的方案。就这样,赵哲和文彦博二人的提议很快就得到了落实。然而,令人意外的是,非但没有被遏制住,反而越来越盛了。仁宗听说这一套方案不起作用后,急火攻心,龙体也就抱恙了。病归病,但作为皇帝,眼前这一摊子事儿他不能不管。于是,仁宗拖着病体召百官复议治理瘟疫之之事。这时候,那个写“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站了出来说:“眼下瘟疫盛行,民不聊生,咱们朝廷能用的办法都用了,仍旧遏制不住瘟疫蔓延的势头。以臣愚见,陛下要禳此灾,可以宣嗣汉天师星夜临朝,设坛作法,祈求老天爷,便可以除此瘟疫。”宋仁宗采纳了范仲淹的建议,便差遣了殿前太尉洪信作为钦差,前往江西信州龙虎山,去宣请嗣汉天师张真人星夜来朝祈禳瘟疫。这时候可能有人会问,靠道士做法来治理瘟疫?这也太不靠谱了吧?面对这样的大瘟疫,必须用医疗的手段来解决,应该马上召集全国的名医啊!古代统治者真的是这么愚昧和迷信吗?还是因为施耐庵个人比较迷信,才这样写的?其实,宋仁宗时期的这场大瘟疫是真实存在的,有历史记载的。治理瘟疫的这套措施,也不是施耐庵编的,而是古代王朝普遍都采用过的。靠政治措施、宗教仪式来治理瘟疫,在我们现代人看来不靠谱,但在古代人看来,这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背后蕴含着一个“天人感应”的逻辑:人类历史上的几乎所有的大饥荒大瘟疫,往往都和人类的自身的行为有关,更与政治因素息息相关。古人认为,天地万物,一切世事和自然现象都是老天安排的。正如皇帝作为天子,代替老天来治理天下一样。因为是“奉天承运”嘛,所以皇帝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然而,皇帝权力虽然很大,但这并不意味着他就能为所欲为。因为,皇帝的上面还有老天。老天爷会关注着天子的表现,通过一些自然现象来奖惩天子——如果帝王勤政善行,就通过异常的吉祥征兆,来奖赏他;如果帝王恶政暴行,就会通过反常的灾异,来警告他。这就是古代天人感应和灾异说背后的逻辑。本质上是士大夫们为了限制君权,防止帝王因个人的任意妄为造成王朝覆灭的一套政治学说。那些反常的天象和自然灾害——如山崩地动、日食彗星、洪水、瘟疫等,就是士大夫们对帝王的错误行为进行劝谏的依托和根据。所以,当东京汴梁出现瘟疫后,赵哲和文彦博建议仁宗“释罪宽恩,省刑薄税,祈禳天灾,救济万民”。无论是以大赦天下的给以宽容,还是以轻徭薄赋的办法为民间创造生机,其实本质上都是对其以往的苛酷的政治所造成的社会灾害的一种弥补。这其实暗合了《老子》的无为而治的思想。因为,对社会而言,政治越是宽松,社会的流动性就越强。而社会流动性强了之后,民间就会充满生机。当年刘邦建立西汉后采取的就是这样宽松的制度,社会才得以从秦末——楚汉争霸的破坏中得以恢复。然而,《水浒传》中,宋仁宗的这套政治上的组合拳打下去后,瘟疫不但没有减弱,反而更强盛了。仁宗没办法,只能采用范仲淹的建议,派洪信去江西信州去请张天师。范仲淹可是治世能臣,为啥连他这样的能臣,都只能建议仁宗去请一个道人来祈天除瘟,这意味着什么?这其实意味颇深,它意味着大宋朝廷不施仁政,老天的怒气仍未消。所以,大宋朝廷已经对解决瘟疫没有实际的办法了,即使是范仲淹这样的名臣、改革家,也给不出实际的解决办法,一切只能听天由命了。所以,朝廷解决不了问题,只能派洪信太尉前去江西龙虎山,请张真人来京城做法除瘟疫。这才引出了“洪太尉误走妖魔”。读过《水浒传》的朋友都知道,这洪太尉放走的108个魔君,其实就是后来梁山的108好汉。“张天师祈禳瘟疫,洪太尉误走妖魔”——施耐庵写这么玄幻的故事,到底有何隐喻?这里面的门道,其实可深了。不信你仔细看洪太尉放走妖魔的过程,就知道了。话说这太尉洪信领了圣谕后,就带着几十人离开东京汴梁,来到江西信州贵溪县。洪信到达贵溪县后,先摆了摆钦差大臣的谱,接受当地大小官员的参拜,然后才差人到龙虎山上清宫送信。到龙虎山后,洪信见了上清宫的住持道长,说自己是奉皇帝之命,要面见张天师。主持告诉洪信:“天子要救万民,只除是太尉办一点志诚心,斋戒沐浴,更换布衣,休带从人,自背诏书,焚烧御香,步行上山礼拜,叩请天师,方许得见。如若心不志诚,空走一遭,亦难得见。”洪信一听,马上就怒上心头,好啊,你这臭道士竟然在本太尉面前摆起谱来了。然而,洪信心里虽然不悦,但他受皇帝差遣,还有求于人,没办法,只能暂且住下,第二日五更时分,沐浴,脚穿麻鞋草履,独自上山。后来,洪信在登山时,先后遇到了虎、龙(大蛇),吓得差点儿把老命都交代了,而后又遇到了一个倒骑着黄牛的青衣牧童。这个牧童告诉洪信,张天师早就驾鹤去京城了。洪信听罢,只好怏怏下山。洪信下山后才从主持口中得知,那个牧童其实就是张天师本尊幻化的。为啥张天师不肯以真面目见洪信?这是因为天师觉得洪信是一个无德小人,不配见到他的真身。至于洪信太尉怎么无德法,咱们看他接下来的表现就知道了。洪信听说张天师已经自行前往京城除灾了,就带着一伙人在龙虎山上参观。在住持的带领下,洪信把三清殿、九天殿、紫微殿、北极殿、太乙殿、三官殿、驱邪殿,逛了个遍。然而,就在众人将要结束游览时,洪信发现一座非常奇怪的殿宇:这所殿宇不仅一遭都是墙上一水儿地刷着红泥,正面两扇朱红槅子,大门还用胳膊粗壮的锁链锁着。不仅如此,门面上还贴着数十道封皮,封皮上又用着很多朱印。檐前一面朱红漆金字牌额,左书四个金字,写道:“伏魔之殿”。洪信觉得这“伏魔殿”非比寻常,就问主持这殿的来历,这才知道,此殿是前代老祖天师锁镇魔王之殿。每传一代天师,就要亲手便添一道封皮,使其子子孙孙,不得妄开。到如今已经有代祖师了,从来没有人打开过,连锁都是用铜汁灌铸,谁也不知道里面是啥。一听“魔王”二字,本来逛得有些精疲力尽的洪太尉顿时又提起了精神,非得让道士打开大门,他好进去观看魔王长什么样子。道士怎么敢违背祖训呢,就说先祖天师叮咛告戒过:今后诸人不许擅自打开。洪信一听,登时就火了,怎么着?我堂堂朝廷殿前太尉,被你们张天师耍了也就罢了,还治不了你们这群徒子徒孙?敢拿你们祖师爷压我?你们祖师爷再厉害,也只是江湖术士,还管不了我这堂堂太尉。你不让我看,我今天就非得看。所以,洪信马上摆出一副非看不可的架势说:“胡说!你等要妄生怪事,煽惑百姓良民,故意安排这等去处,假称锁镇魔王,显耀你们道术。我读一鉴之书,何曾见锁魔之法!神鬼之道,处隔幽冥,我不信有魔王在内。快与我打开,我看魔王如何?”道士苦苦劝说,“此殿开不得,恐惹利害,有伤于人。”洪太尉一听,勃然大怒,“怎么?我堂堂的太尉,还指使不懂你这小小的道士不成?这要是传出去,你让我这张老脸还往哪搁?”因此,他指着道众喊道:“你等不开与我看,回到朝廷,先奏你们众道士阻当宣诏,违别圣旨,不令我见天师的罪犯;后奏你等私设此殿,假称锁镇魔王,煽惑军民百姓。把你都追了度牒,刺配远恶军州受苦。”你看,洪信竟然威胁收了道士的度牒(度牒是古代出家人的官方证书,有了它,就可以免除徭役。在北宋时期,度牒可是宝贝,平常人花上几百贯钱都不一定能买来),还威胁把他们刺配充军。道士犯了什么法了吗?没有。他们不过是遵从道观的规定,不让洪信打开“伏魔殿”的大门而已。然而,洪信竟然为了一己私欲,滥用法律和权力来威胁这些道士,威胁他们违反道观规定。在洪信的之下,这些道士也没办法,只好打开了殿门。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伏魔殿被封印的108个魔君就这么被洪信洪太尉给放走了。施耐庵写这样一个故事,暗喻了什么呢?你想啊,这108个魔君被封印在伏魔殿这么多年,怎么洪太尉一来,就被放走了?洪太尉真的是一时失误,才放走了那108个妖魔吗?显然不是。洪太尉是通过朝廷钦差手中的权力,才放走的妖魔。他之所以能够那么肆无忌惮地臭不要脸,那么肆意妄为,不是他自己有多厉害。如果他只是一个叫洪信的普通人,道士早就把他给大的屁滚尿流了。道士们之所以惧怕他,是因为他那“太尉”身份。所以,这一回叫“洪太尉误走妖魔”,而不是叫“洪信误走妖魔”。换句话说,是权力让洪信可以不要脸,是不受约束的权力让洪信可以任性胡来,最后放走了妖魔。后来,张天师到了京城做了法事,瘟疫果然被除掉了。一场朝廷解决不了的大瘟疫,一个江湖道士出手就给解决了;后来,朝廷太尉滥用权力放走了妖魔,导致108个好汉在梁山聚义。这二者又有什么联系呢?其实,通过前面我们介绍的天人感应和“灾异说”就可以明白,不管是出现瘟疫,还是妖魔被放走,都反映了一个事实——北宋朝廷滥用权力,从而导致了乱自上作。所以,通过这个楔子,施耐庵给整部《水浒传》定了一个基调——乱自上作。北宋的一切灾难,好汉们上梁山,其实都是北宋的最高统治者不作为、胡作非为导致的。哲宗病逝时无子,大宋当时的掌权者——向太后集团竟然为了自己的利益,不顾大臣们的劝阻(宰相章惇曾指出端王“轻佻不可以君天下”),立了端王赵佶为皇帝。赵佶(宋徽宗)当上皇帝后不务正业,不理国事,专心于艺术研究。你说宋徽宗作为一国之君,他不想治理天下,将权力交付给能臣也行啊。但他上位后,专门排挤能臣,反而让“蔡京、蔡攸、童贯之徒,纵恣于上;高俅、杨戬、朱勔之党,朋邪于下”。就这样,北宋的官僚集团越来越,甚至很多能人上了梁山,落草为寇。通常,人们将《水浒传》解读为农民起义。但事实上梁山好汉们并没有真正去造大宋朝廷的反,而是打出了“替天行道”的旗号,喊出“为主全忠仗义,为臣辅国安民,剪除君侧元凶首恶,去邪归正”的口号。所以,很多人不明白,为啥梁山既然已经“犯上作乱”了,却“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说梁山之所以失败,都怪宋江这个投降派。其实,这样的解释是将《水浒传》理解歪了。“水浒”本是江湖的意思,《水浒传》是一部小说,为何施耐庵却以史官专用的“传”字来对其命名呢?其实,《水浒传》的真正命题不是农民起义,而是江湖好汉们试图用自己的价值观去捍卫王道,“用江湖的道义来融合庙堂”。上一次,江湖道士解决了大宋朝廷治理不了的瘟疫,这一次,江湖人能用江湖的价值观拨乱反正吗?《水浒传》的大结局,已经给出了答案。偏于理想主义的儒生们,向来信奉“礼失而求诸野”。所以,当庙堂之上儒家的正统道德礼仪被丢弃后,儒生们就将希望寄托在民间,骗自己相信民间还存在着修复道统,维护皇权的可能性。然而,事实却证明,这只是古代文人的一种自我救赎的想象,注定会以悲剧收场。END本文为“达文有话说”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说明外均来自互联网,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钱学森的岳母蒋佐梅,本是一个日本女护士,她是如何跟蒋百里走在一起的

1938年,蒋百里在家因心脏病猝发去世,冯玉祥怀疑是其妻子蒋佐梅打毒针毒死的。因为蒋百里坚决,而蒋佐梅是日本人,她曾经说过:你爱你的国家,我爱我的国家。基于此,身为蒋百里好友的冯玉祥多次怀疑蒋佐梅。不仅在蒋百里去世时写文章指出对蒋佐梅的怀疑,还在后来所著书籍《我所认识的》中坚持这个观点。那身为“三杰”之一,且被誉为民事第一人的蒋百里,是如何认识日本护士蒋佐梅的?他到底是不是被这位枕边人所害,两人又有着怎样的故事?请听叶子我慢慢道来。三杰蒋百里网上流传一种说法,在二战的日本人眼中,只有三个半军事家:中原三杰蒋百里,参谋长杨杰,“小诸葛”白崇禧,剩下半个有说是参谋次长刘斐,有说是。没错,蒋百里在时期的名气比现在大。如今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只知道他的乘龙快婿钱学森,却不知道钱老的岳父蒋百里。蒋百里出身书香世家,祖父蒋光煦是著名的藏书家、刻书家,藏书10万册;父亲蒋学烺天生断臂,但学佛学医,悬壶救世;母亲杨镇和熟读诗书,温良贤淑。在这种环境长大的蒋百里,自小成绩优异,品学兼优。他被当地县令、知府看好,共同出资送往日本留学,开启了自己开挂的一生。他先是在日本读书时创立报纸《浙江潮》,撰写文章,指点江山,时人赞评思想深度不亚于《湘江评论》和《新青年》。接着在日本陆军士官学校表现优异,与蔡锷、张孝准两人出尽风头,被学校里的日本师生称为“三杰”,毕业时独占鳌头,名列第一。至于蒋百里把日本天皇授予第一的佩剑带走,就纯属谣言了。因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一名只授予银怀表,只有更高一级的日本陆军大学前六名才有资格得到。这六人,也被称为“军刀组”,堪称前途无量。不过,这并不能影响蒋百里的优秀,人也并不需要日本学校的盖章认可。后来蒋百里又去德国留学,一度做到了德意志国防军第七军营长一职。多次留学国外的经历,让蒋百里像海绵一样,尽情吸收了西方先进军事理论,也为他日后钻研兵法,成为了著名军事教育家、理论家打下了基础。有则小故事能充分体现他的军事素养:1932年2月1日,蒋百里在上海喝咖啡。凭借报纸上的一条电讯,他预测:7日之后,日军必有一个师团的兵力到达上海。跟他一起喝咖啡的朋友曹聚仁等人不信,调侃道:“你拿一张上海随处可见的《每日新闻》就能预测日本军力调动,你咋不上天当蒋?”蒋百里不慌不忙,指着报纸上的一条电讯说:“看见没,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昨天晋谒了天皇。”众人摸不着头脑,这算啥大事,大臣不都得隔三差五面见天皇吗?这跟一个师团6天后到上海有什么关系?蒋百里笑了一笑揭开谜底:荒木这厮素来无事不登三宝殿,他进宫就是向天皇报告出兵的意思,而以日本目前的运输补给能力以及长崎到上海的路程,估计6天之后的早上可运来一个师团。众人见他言之凿凿,也不好反驳,只等6天之后再看。果然,在2月7日早上,日军参加淞沪抗战的援军第九师团在植田谦吉的率领下到达上海。众人皆夸蒋百里神算。其实,这不是蒋百里第一次神预测了,作为有名的战略家,他在世界第一次大战后就预测了中日必有一战,后来全面抗战后,又提出日本的进攻路线将由从北向南转为从东向西。他是把近代西方先进军事理论系统地介绍到来的第一人,代表作《国防论》更是被誉为的战略指导,其战略思想与毛的《论持久战》英雄所见略同。“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必胜!”这句话如今听来依旧震耳发聩!二、不成,遇见爱情1912年,回国后的蒋百里被袁世凯聘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近代史上第一所正规陆军军校,名气更在黄埔军校之上,被称为“将军的摇篮”。能在如此重要之地成为一校之长,年轻气盛的蒋百里自然要一展所长。他积极引进西方先进军事理论,并在军纪、教学、校务、校风等方面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然而,此时当权的北洋军阀个个鼠目寸光,段祺瑞麾下多次警告他不要乱改革,并在经费上进行限制,处处拖他的后腿。为此,他亲自进京面见总统袁世凯,痛陈利害,却不料袁世凯顾左右而言他,只让他回去安安心心当校长。此时的蒋百里才终于认识到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真面目,交涉无望的他悲愤万分,想起就职校长时立下的誓言,不禁蹦出了的念头。一向孝顺的他,在行动的前一个晚上,还曾写信给母亲:“为国尽忠,虽死无关重要,然于陆军及前途有益。遗币二百,薄田数亩,聊供赡养。1913年6月18日早晨天还未亮,寂静的军校奏响了集合号,全校师生赶到尚武堂前听校长蒋百里讲话。蒋百里一身戎装,站在尚武堂的石阶上,神色凝重地说:“我曾经教训过你们,我要你们做的事,你们必须办到,你们要我做的事,我同样也要办到;你们办不到,我要责罚你们,我办不到,我要责罚我自己。现在你们一切都还好,没有对不起我的事,我自己不能尽责任,是我对不起你们!”说罢,蒋百里对着自己胸口就开了一枪,只见他直挺挺倒下,鲜血染红了一地。幸亏当时蒋百里的警卫员眼疾手快夺枪,子弹射偏了,他才保住了性命。这件事影响很大,袁世凯下令必须全力医治蒋百里。于是,本是日本驻华的日本护士佐藤屋登,随日本医师团遇见了蒋百里。蒋百里经过一番救治虽然清醒,但整个人万籁俱灰,没有了往日的精气神。北洋迫于各界压力调查他事件,竟得出原因“热血所激,忽发厌世之想”,更让他心灰意冷。还好,这时负责贴身照顾的佐藤屋登经常跟他聊天,开解他的情绪。佐藤告诉他:忍是大勇者所为,一时的痛苦挫折都不能忍受,如何报效国家?百炼钢化为绕指柔,铁骨铮铮的蒋百里在人生最低谷、最虚弱时碰见这样一个温柔的女子,如何能不陷入爱河?他虽早有发妻查品珍,但这不过是父母的包办婚姻,没有丝毫爱情可言。佐藤屋登,才是他的初恋。于是,蒋百里开始了死缠烂打的追求爱情之旅。他不仅托总统袁世凯转述自己的爱慕之情,还多次写信表白,一述情思。佐藤屋登也早已对这位风度翩翩、文武兼备的将军有了好感。但她是理智的,她的故乡和家人在日本,她不能为了一个男人而抛弃家人。为了躲避蒋百里的纠缠,她逃回了日本。可情窦初开,热情激昂的蒋百里并没有放弃,即便远隔重洋,他依旧隔几天就写封信去表达思念之情。他在信里写道:“我是因为你才活下来,你现在又想置我于死地。如果非要死,我要来日本,死在你家里。”如此水滴石穿一年后,佐藤屋登终于被蒋百里的痴情所打动,回到与蒋百里成亲。婚礼当天,蒋百里为佐藤屋登取了一个名:“佐梅”,赞扬她像梅花一样高洁美丽。而佐藤屋登也当场表示:“从现在起,佐藤屋登这个日本女子已经死去。”琴瑟和鸣,蒋百里死后却被怀疑婚后的两人琴瑟和鸣,育有五女,一直很幸福。即便蒋百里为实现报国梦想,多次反袁讨蒋,以致于颠沛流离,被软禁下狱,蒋佐梅也丝毫没有怨言,不离不弃。然而,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自1931年后,日本一步步侵略蚕食,两国国民关系紧张,蒋佐梅也陷入了家国抉择的两难之间。是矢志不渝的丈夫、还是生我养我的祖国?是爱情,还是爱国之情?这是一个多么艰难的选择。最终,蒋佐梅还是选择了站在正义的这边,选择了蒋百里。有人不怀好意问她对中日之战的看法,她直接回道:“中日交战,是日本军阀侵略的过错。”她也不仅只是嘴上说说而已,自此她断绝了与日本娘家的书信往来,此后60余年没有回过日本。她在家穿服装,不再讲日语,用汉语教导五个女儿。她到处奔走募捐,变卖首饰支持抗战,更是亲赴前线为的伤兵治疗。有妻如此,夫复何求!蒋佐梅做到了当年的承诺:22岁时,她就在日本死了。现在活着的,是蒋百里的妻子——蒋佐梅。可惜,终究是民族国籍有别,即便她已经做到了这种程度,依旧有不少人不信任她。蒋百里的好友冯玉祥便是其中的代表人物。蒋百里因病去世后,冯玉祥发文称是蒋佐梅用毒针毒害蒋百里,遭到了夫妻两人的女儿蒋华坚决否认。而冯玉祥始终不信任蒋佐梅的原因,只不过是因为他曾听别人讲过,蒋佐梅说过这样一句话:“你爱你的国家,我爱我的国家。”是啊,你爱你的国家,我爱我的国家,但我更爱你。1978年,88岁的蒋佐梅在北京去世,墓碑上依照她的遗愿,写着“蒋佐梅”三个大字。以你之姓,冠你之名,嫁你一次,随你一生。结语1914年,蒋百里和蒋佐梅两人新婚燕尔,在浙江海宁住处种植了梅树数百株,以期白发苍苍后,一起归隐此地。可惜,后来蒋百里忙于抗战报国,两人聚少离多,蒋百里的身体也每况愈下,最终良人先去,数百株梅树也毁于战火。幸好,女儿蒋英是懂他俩的。蒋佐梅去世后,蒋英通过申请,把骨灰移至杭州,与父亲蒋百里合葬在凤凰山下南山陵园。两人合葬之墓此正是:“国仇家恨艰难事,一见不疑共此生。”爱情,有时候真能超越民族,超越国籍,乃至超越生死。觉得叶子我写得还不错的各位读者老爷,麻烦点赞收藏转发一键三连~